察形觀色辯藥質
來源:www.whda.gov.cn 發布: 發布時間:2003-11-28
用藥須知
口服液:口服液是各種中藥保健品的常用劑型,以安瓿或小瓶包裝見多,如人參蜂王漿、復方阿膠獎、生脈飲等。若安瓿中有懸浮物,顏色混濁不清,有大量沉淀,開安瓿時有爆瓶現象或氣體沖出,口感發酸,說明已變質,不能再用。
片劑:常見的有素片盒包衣片,如草珊瑚含片、三七片、丹參片等,這些藥片容易受潮而出現裂片、發霉。如藥片松散、變色、粘連,則不宜再用。不過有些糖衣片雖然表面顏色不均勻,但內容物發霉、發硬、結塊,此時藥已變質,不宜用。如感冒清膠囊久或受潮容易產生上述現象。
沖劑:沖劑是中成藥常見劑型,含糖量高,最容易受潮。如山楂麥曲沖劑、板藍根沖劑、感冒沖劑,若出現變粘、發霉、結塊、變硬、則不應使用。
散劑:它是以藥物粉末混合而成的劑型,如云南白藥、冰南白藥、冰棚散等。若長年存放仍保持松動性,沒有出現濕潤、變色、結塊等現象,則還可繼續使用。
煎膏劑與糖漿劑:煎膏亦稱膏藥,它與糖漿劑的共同特點是糖的含量大,含一定水分、蛋白質、粘膠質等,最易生霉、發酸,如當歸養血膏、十全大補膏、杏蘇糖漿等。若久貯出現液面發霉變色、有沉淀或懸浮物,開瓶后產生氣體或有氣泡向上翻,說明已變質。
丸劑:由粉末藥加賦形劑加工而成,如牛黃上清丸、香連丸、六味地黃丸。此類藥一般久存不易壞,但當出現丸面發霉、生蟲或粘連、變軟或發硬等現象,則不應再用。
軟膏劑:此類藥劑一般供外用,如皮炎平辦膏、痔瘡膏等。若出現膏質有油或水析出、變色,膏質變稀或變硬等現象,則不能再用。
飲片類:雖藥用部位不同,通過以上察形觀色的方法,同樣可以判別是否有發霉、生蟲等變質現象。鹿茸片、海馬、蛤蚧等動物類藥,偶見少許霉斑,用水洗去,曬干后還是可以用的。